中温和高温煤沥青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论文
深入分析了新疆哈密淖毛湖中温煤沥青(CTPZ)和陕西榆林高温煤沥青(CTPG)的元素组成、热稳定性、微晶结构、分子结构特征等。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Flynn-Wall-Ozawa法计算其热解活化能。有关该方法在煤热解活化能计算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不同热分析法解算煤自燃活化能的比较研究》一文,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其甲苯可溶物和热聚合后试样的甲苯可溶物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CTPZ和CTPG的H/C分别为1.005和0.510,O/C分别为0.062和0.015;CTPZ的热解反应更加剧烈,轻组分逸出更快,热稳定性差,最终残炭率分别为16.03%和38.47%,CTPZ仅为CTPG的42%。关于煤的热稳定性和相关测定方法的进一步讨论,可以参考《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分析与探讨》,该文详细介绍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测定技术。
在210~390 ℃的温度范围内,CTPZ和CTPG的平均热解活化能分别为84.24和104.47 kJ/mol;芳香片层间距分别为0.404 nm和0.356 nm,分别比石墨的芳香片层间距0.340 nm高出18.82%和4.71%,这表明前者芳环上连有更多的烷烃侧链和非平面结构的环烷烃,导致芳环层间有序性更差。如果对芳香片层间距和其对热稳定性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感兴趣,可以参考《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进一步分析发现,CTPZ以正构长链烷烃为主,C20~C28相对含量超过50%,鉴于CTPZ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超过50%,且碳链长度在石蜡油的要求之内,因此CTPZ可分离制备石蜡油;而CTPG以芳烃为主,相对含量超过70%,荧蒽类物质相对含量约达40%。对于对荧蒽类物质及其热聚合特性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基于活化能的煤的自燃倾向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