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露天矿周边建筑物损害区位特征分析 论文
近百年来,辽宁抚顺西露天矿在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裂缝、地表沉陷导致周围城区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拆迁,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通过对抚顺西露天矿周边城区36 km²内建筑物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城区地质情况、地表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得到边坡影响区的地表变形规律,揭示了位于露天矿边坡不同距离、修建年代、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损害特征,并提出针对不同区位建筑物的加固建议和措施。
研究表明,城区建筑物损害主要集中在砖混结构,其损害机理根据与矿坑边界的距离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北帮0~100 m内为边坡卸荷变形,北帮100~500 m内为地表沉陷,北帮500~700 m与南帮0~600 m内为地裂缝活动。卸荷变形区由于北帮边坡坡顶产生指向坑内的位移,引起建筑物基础剪切破坏,上部墙体因此产生裂缝。针对这一现象的详细研究可以参考《ADINA模拟地表沉陷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沉陷区由于北帮“三角楔形体”向南倾倒,导致位于沉陷外缘区的建筑物墙体受拉错动。对于该区域建筑物损害的详细机制和加固方法,可参考《开采沉陷对高耸建筑物的影响研究》进行深入了解。
地裂缝区的建筑物由于地裂缝活动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墙体受剪破坏。对于这些损害,研究者提出了针对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加固建议:北帮距矿坑0~100 m内的建筑物重点应加固基础,100~500 m内的建筑物则应重点加固墙体及梁柱,而500~700 m内的建筑物则需要重点加固墙体及阳台。关于更多加固技术的优化和实际应用,可以查阅《边坡加固技术的优化》。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