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力应用向一体化演进
电力管理论文专家视点在全球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中国曾经一度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条消息,北京西部的高井电站成功研制并安装了全自动数字闭环发、配电管理系统(即所谓的DDC,Digital DirectControl),这在当时是一项全球领先的技术。而日立公司同期推出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只能实现开环管理,也就是计算机系统只能对发、输、配电进行监控,而不能参加控制。然而,高井作为一家发电企业,由于无法将科研成果变成产品,而仅仅将其当做了一项实验任务,导致这项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能得到继续的完善和推广。相反,当年滞后一步的日立公司,在后期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以产品的形式推向市场,因此在后来的电力信息技术市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新规则对旧模式的挑战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力系统每一领域的计算机应用都在不断发展。在电力控制领域,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家小电厂最早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当时该电厂采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很差,和本身已具有高度稳定能力的电力主设备相比,计算机的集中控制显得很不可靠,因此后期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分布控制、管理的模式。中国的电力信息系统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到现在为止,分布式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内电力生产、控制、调配管理的最主要的信息化手段。电力作为一种产品,它有着自身的非凡性,完全是实时损耗,这种产品无法储存,而作为输送电力产品的电网,在其平静的外表之下,存在不断变化的电力“潮流”,因而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必须对这些“潮流”进行计算,才能使得电力生产系统稳定、平安、经济地运营。当电力行业引入新的竞争机制——竞价上网之后,这种机制对于信息能否及时、快速地传达到所需位置的要求更为迫切,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从管理机构到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