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移动开发
  3. 其他
  4. R(D(∗))和b→sμ+μ−的同时解释:最后的标量鳞状夸克

R(D(∗))和b→sμ+μ−的同时解释:最后的标量鳞状夸克

上传者: 2020-07-16 15:59:45上传 PDF文件 1017.61KB 热度 28次
在过去的几年中,实验在可观察到的味道中,即在μ子的异常磁矩(aμ)中,以R(D(∗))= Br(B→D(∗) τν)/ Br(B→D(∗)ℓν)并在b→sμ+μ−跃迁中都处于3-4σ的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指出,可以使用两个质量相同并通过离散对称性耦合到相关费米子的标量轻夸克(LQ)来解释R(D(∗))异常:SU(2)L单重态和SU (2)L三重态,两者都具有高电荷Y =-/ 2 /3。这样,可以避免对b→sνν的潜在危险贡献,并且可以在R(D(∗))中产生不受CKM抑制的作用。 这使得与费米子的整体耦合较小,从而削弱了直接LHC的界限。 在我们的模型中,R(D(∗))与b→sτ+τ-跃迁
下载地址
用户评论